江西財大附中
- 企業性質:集體事業
- 所在地區:南昌
- 注冊資金:100萬元 人民幣
- 企業官網:http://
- 員工人數:100-499人
- 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廬山南大道

公司介紹
江西財經大學附中的前身是創辦于1981年 的江西財經學院子弟學校。1981年9月首 批小學生入學,1982年學校開辦初中部,1985年 學校開辦高中部。1996年更名為“江西財經大學附屬中學”后,學校事業進入發展提高的新階段。
在進入新世紀前后,面對辦學競爭的日益激烈,面對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,學校領導班子解放思 想,轉變觀念,面向社會服務,實行開放辦學,全校教職工振奮精神,自強不息,開始了新世紀的新創業。經過努力,學校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,教育教學質量穩 步上升,形成了明顯的辦學優勢。
第一,學校事業加速發展。觀念的轉變,辦學水平的提升,使慕名轉入我校的學生日益增多。質量提升, 生源增加,效益提高,學校發展進入良性循環。與2000年前相比,學生人數從700人左右,增加到目前的1730余人。學校自酬經費 能力也相應增強,學校工作有了一定的經費保障,教師的待遇逐步提高。
第二,形成了一些辦學思路。從1996年開 始,先后提出“教學為主、德育為首、素質為本,全面發展打基礎,發揮特色育人才”的辦學指導思想;“使學生具備優良的品 德、寬厚的基礎、健康的身心、高尚的情操,做到學會做人、學會學習、學會生活”的培養目標;“把學校辦成昌北地區一流、省市有聲望的學校, 力求辦學水平高、教師素質優、學生質量好”的辦學目標;以及教學工作基本要求、德育層次目標、校訓等,并在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。經多年的辦學實踐,逐步形成了比較清晰的工作思路、辦學定位等。
第三,基本建設得到加強,育人環境明顯改善。面對新世紀的到來和教育的競爭,加強辦學條件的改善和 校園環境的建設成為一項緊迫任務。我校克服重重困難,爭取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,分步修建了道路、水泥球場,實施廁所的改、拆、建,修建了鋼棚風雨操 場,設計建起了校園雕塑、蘑菇亭、宣傳欄、瓷板畫廊、花壇等,種植了花木草地和竹林,先后安裝了廣播信息系統和校園路燈系統,校園水電全部改造更新,實施 了教學樓的裝修,物理、化學實驗室進行了更新改造,電腦及網絡機房、多媒體教室、語音教學系統等電教設備不斷添置,體藝器材場地不斷完善。特別是2007年前后,財大附中完成了建筑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 樓、塑膠運動場、內庭廣場、校大門等四大基建項目,建設經費500多萬元,同時添置了綜合實驗樓內 近百萬元的設備。
第四,初中教育形成品牌。2000年前后, 面對實際情況,全體教師形成傾力辦好初中,并以此帶動小學、高中的共識。面對學校之間的激烈競爭,制定了初中創新教育實驗方案,決定從2000年起開辦創新實驗班。由于中考成績顯著提升,加上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,擴大了學校的影響,贏得了較好的 社會聲譽。2004年我校入選為“江西省建設中的示范初中”。創新教育實驗也得到認可,2006年成為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創造教育試驗基地。
第 五,德育工作常抓不懈。2001年南昌市委宣傳部、市教育局授予我校為“南昌市德育示范學校”。我 校注重營造積極、健康、向上的校園文化,演唱會、演講賽、朗誦會、專題報告會等活動讓師生難忘,校刊、櫥窗、板報成為學生的“第二課堂”,結合實際和形勢 開展的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、讀書活動,引導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,少年團校和少先隊鼓號隊成為學生的向往。從1993年 起我校就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制度,至今堅持了16年。2003年 起我校每年召開一次“班級管理藝術研討會”,已堅持五年不中斷。2004年我校經過研究并制定方案,將“三好學生”的評選改革為先進“十星”的評選。
第六,素質教育取得碩果。學校創辦以來,獲市級以上各類獎勵的學生,有800多人(次)。近年來,我校組隊參加南昌市新世紀第一、第二屆體育節比賽,奪得突破性的佳績;各方面表現突 出的學生不斷涌現:諸如陳香梅教育獎獲得者、“希望之星”英語風采大賽初中組江西省第一名、全國總決賽第四名的得主、初中物理、化學和數學競賽全國二等 獎、全國青少年藝術展評活動江西賽區一等獎、江西省少兒乒乓球比賽全省第三名、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圍棋比賽第二名、江西省國際標準舞精英賽拉丁舞少年 組第二名……我們確立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,提出“以課堂教學為中心、常規管理為主線、教育理 論為指導,扎實、科學、有效地實施教學,求真務實地抓好畢業班教學”的教學工作目標要求,中考連年取得突出而穩定的成績;外語特色小學的創 建已經起步;在高中生源不夠理想的情況下,高考取得學生超出一本錄取線的成績。
第七,教師愛崗敬業 蔚然成風。我校地處昌北,辦學方面既無“天時”,更無“地利”,辦好學校只能靠“人和”,靠凝聚師生競一流。多年來,學校出現大批愛崗敬業的教師典型:有臨近退休的老教師,任勞任怨,專注于教學,將夕陽余熱轉化為對學校的奉獻;有的身為年輕母親 的教師,帶著對子女的愧疚,把愛留給了學生,將偉大的母愛轉化為對學生的慈愛;有眾多青年教師結婚,放棄婚假或把婚期移至寒暑假,將蜜月濃情轉化為對工作 的熱情;我們的班主任老師, 往往是來校最早,離校最晚,腳步匆匆,全身心撲在班級工作上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學生的教育管理。
自1990年以來,我校教師發表或獲獎的論文、課題、教參、教案、課件、優質課等,有170多篇(項)。有一批教師被評為省級、市級和校級優秀教師、優秀班主任、優秀教育工作者,有的教師經評選榮 獲專項獎教金。
學校也盡可能為教師 提供條件,搭建發展平臺,要求教師在為學生和學校發展服務的同時,自身也不斷學習提高。有 影響力的骨干教師脫穎而出,并在校內外發揮輻射示范作用。作為一所規模不算大的學校,卻涌現出較多的省市學科帶頭人、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、市學科中心組 (基地)成員、學科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和副秘書長等,令人囑目。
第八,高中招生取得進展。我校高中曾經處于班額不滿的尷尬境地,隨著重點高中的擴招,家長擇校意識 的增強,生源不足的難題更加嚴重的擺在我們面前。2004年決定在2004年高中招生上背水一戰,經過努力,高中招生有大進展,給我校高中發展帶來了希望。
第九,實施改革,嚴格管理。2001年開 始,財大開始對附中實行“核定基數,經費包干,自主管理,自我發展”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,為此,我校全面制定了與改革相適應的管理制度。2008年開展“規范管理年”活動,又對管理制度進 行了全面完善修訂,并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。強化質量意識、中心意識、服務意識,實施了聘任制和竟聘上崗,逐步形成了崗位靠競爭、收入靠貢獻的機制,探索完善了多種用人方式及其內部職級聘任制。我校在改革中變壓力為動力,依托江財,立足昌北,開放辦學,促進了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的提高,得到社會、家長等各方面肯 定和好評,社會聲譽、學校形象日益提高。
第十,加強了宣傳工 作和思想政治工作。學校通過編印《財大附中工作簡報》、《家教通訊》、《工作月報》、《青青校園》和彩色宣傳畫冊、招生簡章等材料,通過展板、櫥窗、網 絡、報刊、電視、廣播等途徑,通過接待檢查、視察、交流、采訪等機會,宣傳了我校的辦學情況與教育成果。近年我校先后在江西財經大學校園網、江西基礎教育 網、南昌市網上家長學校上建立了網頁。我校還注重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,開展了“三講”教育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、黨員民主評議、干部民主測 評、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等項工作。
在進入新世紀前后,面對辦學競爭的日益激烈,面對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,學校領導班子解放思 想,轉變觀念,面向社會服務,實行開放辦學,全校教職工振奮精神,自強不息,開始了新世紀的新創業。經過努力,學校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,教育教學質量穩 步上升,形成了明顯的辦學優勢。
第一,學校事業加速發展。觀念的轉變,辦學水平的提升,使慕名轉入我校的學生日益增多。質量提升, 生源增加,效益提高,學校發展進入良性循環。與2000年前相比,學生人數從700人左右,增加到目前的1730余人。學校自酬經費 能力也相應增強,學校工作有了一定的經費保障,教師的待遇逐步提高。
第二,形成了一些辦學思路。從1996年開 始,先后提出“教學為主、德育為首、素質為本,全面發展打基礎,發揮特色育人才”的辦學指導思想;“使學生具備優良的品 德、寬厚的基礎、健康的身心、高尚的情操,做到學會做人、學會學習、學會生活”的培養目標;“把學校辦成昌北地區一流、省市有聲望的學校, 力求辦學水平高、教師素質優、學生質量好”的辦學目標;以及教學工作基本要求、德育層次目標、校訓等,并在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。經多年的辦學實踐,逐步形成了比較清晰的工作思路、辦學定位等。
第三,基本建設得到加強,育人環境明顯改善。面對新世紀的到來和教育的競爭,加強辦學條件的改善和 校園環境的建設成為一項緊迫任務。我校克服重重困難,爭取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,分步修建了道路、水泥球場,實施廁所的改、拆、建,修建了鋼棚風雨操 場,設計建起了校園雕塑、蘑菇亭、宣傳欄、瓷板畫廊、花壇等,種植了花木草地和竹林,先后安裝了廣播信息系統和校園路燈系統,校園水電全部改造更新,實施 了教學樓的裝修,物理、化學實驗室進行了更新改造,電腦及網絡機房、多媒體教室、語音教學系統等電教設備不斷添置,體藝器材場地不斷完善。特別是2007年前后,財大附中完成了建筑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 樓、塑膠運動場、內庭廣場、校大門等四大基建項目,建設經費500多萬元,同時添置了綜合實驗樓內 近百萬元的設備。
第四,初中教育形成品牌。2000年前后, 面對實際情況,全體教師形成傾力辦好初中,并以此帶動小學、高中的共識。面對學校之間的激烈競爭,制定了初中創新教育實驗方案,決定從2000年起開辦創新實驗班。由于中考成績顯著提升,加上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,擴大了學校的影響,贏得了較好的 社會聲譽。2004年我校入選為“江西省建設中的示范初中”。創新教育實驗也得到認可,2006年成為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創造教育試驗基地。
第 五,德育工作常抓不懈。2001年南昌市委宣傳部、市教育局授予我校為“南昌市德育示范學校”。我 校注重營造積極、健康、向上的校園文化,演唱會、演講賽、朗誦會、專題報告會等活動讓師生難忘,校刊、櫥窗、板報成為學生的“第二課堂”,結合實際和形勢 開展的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、讀書活動,引導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,少年團校和少先隊鼓號隊成為學生的向往。從1993年 起我校就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制度,至今堅持了16年。2003年 起我校每年召開一次“班級管理藝術研討會”,已堅持五年不中斷。2004年我校經過研究并制定方案,將“三好學生”的評選改革為先進“十星”的評選。
第六,素質教育取得碩果。學校創辦以來,獲市級以上各類獎勵的學生,有800多人(次)。近年來,我校組隊參加南昌市新世紀第一、第二屆體育節比賽,奪得突破性的佳績;各方面表現突 出的學生不斷涌現:諸如陳香梅教育獎獲得者、“希望之星”英語風采大賽初中組江西省第一名、全國總決賽第四名的得主、初中物理、化學和數學競賽全國二等 獎、全國青少年藝術展評活動江西賽區一等獎、江西省少兒乒乓球比賽全省第三名、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圍棋比賽第二名、江西省國際標準舞精英賽拉丁舞少年 組第二名……我們確立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,提出“以課堂教學為中心、常規管理為主線、教育理 論為指導,扎實、科學、有效地實施教學,求真務實地抓好畢業班教學”的教學工作目標要求,中考連年取得突出而穩定的成績;外語特色小學的創 建已經起步;在高中生源不夠理想的情況下,高考取得學生超出一本錄取線的成績。
第七,教師愛崗敬業 蔚然成風。我校地處昌北,辦學方面既無“天時”,更無“地利”,辦好學校只能靠“人和”,靠凝聚師生競一流。多年來,學校出現大批愛崗敬業的教師典型:有臨近退休的老教師,任勞任怨,專注于教學,將夕陽余熱轉化為對學校的奉獻;有的身為年輕母親 的教師,帶著對子女的愧疚,把愛留給了學生,將偉大的母愛轉化為對學生的慈愛;有眾多青年教師結婚,放棄婚假或把婚期移至寒暑假,將蜜月濃情轉化為對工作 的熱情;我們的班主任老師, 往往是來校最早,離校最晚,腳步匆匆,全身心撲在班級工作上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學生的教育管理。
自1990年以來,我校教師發表或獲獎的論文、課題、教參、教案、課件、優質課等,有170多篇(項)。有一批教師被評為省級、市級和校級優秀教師、優秀班主任、優秀教育工作者,有的教師經評選榮 獲專項獎教金。
學校也盡可能為教師 提供條件,搭建發展平臺,要求教師在為學生和學校發展服務的同時,自身也不斷學習提高。有 影響力的骨干教師脫穎而出,并在校內外發揮輻射示范作用。作為一所規模不算大的學校,卻涌現出較多的省市學科帶頭人、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、市學科中心組 (基地)成員、學科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和副秘書長等,令人囑目。
第八,高中招生取得進展。我校高中曾經處于班額不滿的尷尬境地,隨著重點高中的擴招,家長擇校意識 的增強,生源不足的難題更加嚴重的擺在我們面前。2004年決定在2004年高中招生上背水一戰,經過努力,高中招生有大進展,給我校高中發展帶來了希望。
第九,實施改革,嚴格管理。2001年開 始,財大開始對附中實行“核定基數,經費包干,自主管理,自我發展”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,為此,我校全面制定了與改革相適應的管理制度。2008年開展“規范管理年”活動,又對管理制度進 行了全面完善修訂,并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。強化質量意識、中心意識、服務意識,實施了聘任制和竟聘上崗,逐步形成了崗位靠競爭、收入靠貢獻的機制,探索完善了多種用人方式及其內部職級聘任制。我校在改革中變壓力為動力,依托江財,立足昌北,開放辦學,促進了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的提高,得到社會、家長等各方面肯 定和好評,社會聲譽、學校形象日益提高。
第十,加強了宣傳工 作和思想政治工作。學校通過編印《財大附中工作簡報》、《家教通訊》、《工作月報》、《青青校園》和彩色宣傳畫冊、招生簡章等材料,通過展板、櫥窗、網 絡、報刊、電視、廣播等途徑,通過接待檢查、視察、交流、采訪等機會,宣傳了我校的辦學情況與教育成果。近年我校先后在江西財經大學校園網、江西基礎教育 網、南昌市網上家長學校上建立了網頁。我校還注重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,開展了“三講”教育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、黨員民主評議、干部民主測 評、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等項工作。